成都環城綠道
永安湖景觀工程
3月15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專題文章《重塑產業空間 著力聯通內外 更加宜業宜居 成都發展邁向高質量》,重磅聚焦報道了成都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行穩致遠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堅定腳步。文中,由中國五冶承建的環城生態區生態修復綜合項目、永安湖景觀工程等多個項目高頻“亮相”,進一步彰顯了五冶作為川內建筑龍頭的強大實力和企業影響力。
在“挖掘生態價值 提升城市品質”一節 ,文章提到,“作為成都城市建設的一部分,錦城公園建設項目不僅大幅提升了城市‘顏值’,建成后每年還可為全市人均多供應約10斤糧油果蔬。”
錦城公園是成都面積最大的公園之一,位于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兩側各500米范圍及周邊7大楔形地塊,跨經12個區,涉及生態用地133平方公里,是天府綠道體系“三環”中的重要一環。
中國五冶承建的環城生態區生態修復綜合項目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主要包含生態修復、一二級綠道、景觀、特色園區、林盤院落、亭臺樓閣及其他配套設施等內容。
當前,現場開挖完成超5萬平米,主體結構完成超3萬平米;特色園及林盤景觀堆坡造型、鋪裝基礎完成度均達90%,景觀安裝、市政透綠工程、市政管網等各個子項均穩步有序進行。項目建成后,將助力成都市形成“5421”體系(500公里天府綠道,4級配套服務體系,20平方公里多樣水體,100平方公里生態農業區),成為集山地、森林、湖泊和濕地為一體的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城市“天然綠肺”。
同在這一節,文章描繪了天府國際生物城上班族的愜意一天,“早晨到生態公園跑步,上午在花園般的實驗樓上班,中午約朋友去綠道旁的茶吧喝茶,晚上到附近的永安湖畔散步”。
中國五冶承建的永安湖景觀工程一期項目主要包含綠化工程、棧道、水生態處理、配套建筑等。項目環永安湖而建,與中央休閑綠帶、鐵路防護綠帶、錦江濱河綠帶、條條河顯地綠帶一起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綠網”,多條綠砌廊道串聯在各區域中,與主要的集中綠地節點協同互動,呈現出“核心+網絡狀”的生物城空間布局。
其中,彩葉田園綠道依照原有河谷地形順勢而建,綠道蜿蜒在五彩斑斕、層次分明的彩色鮮花梯田之間,自然和諧,人在景中行。原生松林綠道以場地范圍內原生松林為依托,在原有村路便道的基礎上建成,修建過程中未砍伐一顆樹木,保持原有生態韻味,并在原砂石路的基礎上進行施工混凝土及瀝青混凝土路面,增加路面寬度,修整線型,突出美感。
當前,永安湖公園正著力打造青少年生物科技科普展示場景、藝術生活體驗場景以及生物科技企業互動場景。曲灣幽谷、平湖松風、梯田花海、空中棧道等眾多“景點”競放異彩,處處都體現“知識+藝術+健康”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