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1世紀,中國五冶在越發激烈的競爭中交出了高速發展的“成績單”,《法商融合》一書正是其管理智慧的集中體現。鏗鏘征程中,一次領先,靠的是熱血中的沖刺,一直領先,則在于冷靜里的堅持。五冶人清醒地認識到,競爭不僅發生在波濤洶涌的“風口”,更發生在風平浪靜的“日常”。如何讓公司一直保持“活性”、蘊含“斗志”,就成為五冶經營層和管理層持續錘煉的治企“秘技”。
“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總書記對當今時代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告誡著每一位企業家,變局總在,機遇總在。風或疾或徐,浪或馳或緩,欲立于不敗,唯有將“惕”字盡到底。警惕之心在中國五冶發展模式中的落實,就是保證內外部的資源不擱置、不放任、不浪費,而是要持續激活、時刻把握、戰之不怠。
向內激活,育新機、賦新能。公司的持續高位發展,是惠及員工的幸事,亦是滋生懶怠的溫床。登高望遠的戰略站位,讓五冶經營層意識到,順境中,冷靜和清醒的狀態更加重要。為此,一系列棋高一著的制度體系在企業內部緊鑼密鼓地實施開來,對人財物持續充能,讓各系統互相激活,避免內部出現“宕機”狀態和“休眠”模式。
寶劍之鋒,珠玉之輝,都源于不斷打磨。職場中難免沉淀的慣性和守成的心思,五冶通過機制調整和主動加壓,將員工置于競爭與沖擊的動態氛圍中,“刺激”其警覺性和進取心,以自我否定實現蛻變。繁密的財線物網,哪些可以精簡?哪些需要強化?更是對經營層眼界和手腕的雙重考驗。五冶建立的集中集約與分級授權機制,正是從競爭環境和戰略形勢中提煉出的最為熨帖的管理實踐。
企業與機體同構,“器官”和諧才能生機盎然。在五冶,作為管理要素的諸系統形成了相互支撐、相互助力的內在默契和共生狀態。從營銷、履約,到質量、文化,各大系統既以最敏銳的狀態適應最新型的規則,又以最迅捷的手段延伸最有效的表達,在互通互補中刷新著既存優勢、規避著潛在風險。彼此滲透、互相激活,公司的整體機能因而保持在最“燃”狀態。
向外激活,博眾智、采眾長。建筑行業的基礎屬性,決定了市場主體在資源門檻上面臨著雙刃劍般的“尷尬”困境:一方面準入線相對較低,整體而言屬于勞務密集型;另一方面需求線持續走高,頭部競爭往往發生在高精尖領域。中國五冶近二十年持續登高、爬坡,除了對內在動力“錙銖必較”,還在于對外在資源“毫不放松”。
面對外部更加優質的設計、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五冶一直心態“開放”。“組合資源的能力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經營層這種統一的認識源自“務實、創新”企業精神的持續溫養。在五冶人看來,向高手“取經”并不“掉價”,讓明珠“暗投”才是“虧本”,只有善于合作才能放大各自的優勢,在從“解一元一次方程”向“解多元多次方程”的突破中獲益。
合作往往伴隨著機遇。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下,各路佼佼者都有自己改革創新的路徑和提質增效的良方,對外的博采眾長也是對內的持續啟發。深度經營的空間在哪?精細管控的維度在哪?全面創新的奧秘在哪?只有敢于同更優、更強者“逗硬”,才能避免思想窄化的燈下“盲區”,碰撞出更多意料之外的“火花”,實現持續升級。
內外融合,舞長鏈、起高臺。通讀全書不難發現,資源激活管理模式的深意在于持續提高企業競爭力,讓公司成為對內的“孵化場”、對外的“引力場”,在優質資源聚于一身的過程中組建起相融且互惠的大型資源生態圈,從而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戰場沒有單將,商海難行孤船。從近二十年印象深刻的國際經濟動蕩,到今年以來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形勢,中國五冶耀眼之處在于,既能及時增益,又能適時止損。取得這種令人艷羨的成效,原因之一就在于五冶架起了能夠有效抵抗風險的剛性長鏈。穩固的上下游和給力的兄弟伙,讓五冶處在一個全面鏈接的星狀體系中,鐵肩擔風雨,齊心攀險峰,所以在“遭遇戰”中也能頂得住、扛得穩。
大平臺,方有大作為。作為國家經濟的頂梁柱,央企的責任之一就是要為他人所不能為。這不僅要求高水平的能力,更需要高段位的意識。當下的國際舞臺,早已是“想法”和“辦法”的雙重比拼,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行業巨擘,就是在為更高更強更遠的戰場做準備。俗話說,滄海橫流時,方顯英雄本色,換言之,風輕云淡中,已有潛龍在淵。資源激活的奧秘,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