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國五冶集團2020年年中工作會在成都召開,此次會議是在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公司初步取得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雙勝利”,以昂揚姿態走入2020“下半場”的背景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程并強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朱永繁代表集團公司作了行政工作報告。
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和復工復產的艱巨任務,公司取得了超預期的良好成績。如今,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們應當如何看待上半年的業績,又應當如何持續發力,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為打造“一流五冶、幸福五冶”再添榮光?請看本期重磅解讀。
·解讀一·如何看待上半年業績?
公司已進入以品牌發展企業的階段
上半年業績概覽——
●主要經濟指標強勢攀升,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41%、38%。
●疫情防控和復工達產“兩手抓、兩手硬”,走在了恢復生產的前列。
●風險防線更加牢固
●創新投融資模式助力市場營銷。
●重點管理工作持續提升。
●黨建工作全面加強。
程并強在重要講話中指出,上半年公司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過程中,彰顯了央企社會責任和一流五冶、“大戶人家”的實力擔當。
一是彰顯了“大戶人家”的央企責任,疫情期間出臺強有力的階段性幫扶措施,對產業鏈條上的小企業給予有力支持,為農民工兄弟發放“安心禮包”,講政治、負責任的央企社會形象得到再次提升。
二是彰顯了一流五冶的實力擔當,在事關國家安危的大災大難面前、突發事件面前敢于頂上,率先復工達產,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廣大客戶的贊譽和信賴。在中冶集團公布的20大年度重點工程和71項省(部)級重點工程中,公司實施的項目分別占20%、31%。
三是彰顯了五冶經營管理實力,《法商融合》首發和論壇交流活動進一步擴大了企業在行業和社會的影響力,推動了市場合作,進一步堅定了全體五冶人的發展自信、管理自信。
這幾個“彰顯”,體現了公司敢擔當、負責任的形象,為公司贏得了市場和口碑,助推上半年取得了亮眼業績,也說明公司進入依靠打造品牌發展企業的階段。
“相信品牌的力量”是國家品牌計劃的知名口號。提到格力就想到核心科技,提到華為就想到民族之光,品牌早已成為企業實力最強勁的表達。相對于服務水準、產品質量而言,品牌無疑是更高層次的競爭優勢,也是比服務水準、產品質量更加深入人心的競爭力。多年來,五冶人穩扎穩打,在工期、質量、技術、服務、形象等多個方面長期打造競爭優勢,走在了行業前列,如今的品牌優勢正是長期持續打造競爭優勢,厚積薄發形成的結果,是五冶實力、信譽、影響力的綜合體現。在這一過程中,人民日報、人民網、央視新媒體、四川日報、四川衛視等多家媒體對五冶品牌進行了全面報道,讓我們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越叫越響。
·解讀二·如何看待當前的形勢?
“五大優勢”凝聚發展底氣
會議指出,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仍不明朗,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不確定性增加,但有困難不代表沒有機遇,有挑戰不代表沒有信心。
從宏觀基本面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中國經濟持續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變,發展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點不會變,新發展理念、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都蘊藏著無限機遇。
更為重要的是,從公司內部看,五冶的強勢發展是有依靠、有優勢的。
一是靠堅定執行發展戰略、持續打造競爭優勢。公司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持續創新,堅定打造在產品、市場、商業模式、經營機制、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從而能有效應對內外環境的重大變化,實現高位快速穩健發展。
二是靠企業系統完整的管理體系優勢。無論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遇到什么坎坷、變化,公司始終堅持按制度管理,嚴格制度執行,規范制度運行,同時實施靈活的市場機制和應對措施,保證了企業管理有序、活力迸發。
三是靠多年來打造的企業品牌優勢為企業造勢、積勢、謀勢。主要表現在“急難險特”項目的工程組織品牌優勢,一流工期質量、一流全產業鏈服務、一流信譽的企業價值品牌優勢,一流資金整合能力的企業實力品牌優勢,履行合同、增值服務、誠信經營的商業口碑品牌優勢。
四是靠核心市場優勢。依托品牌打造,川滬核心市場尤其是四川核心市場優勢顯著,有力支撐了企業高速發展。尤其是上半年正得益于核心市場優勢,才使本地勞動力資源的組織更加快捷,實現快速復工達產。
五是靠團隊忠誠、敬業、滿滿正能量優勢。川滬兩地兩級經營團隊、管理團隊與項目團隊創新敢為,擔當盡責,處處彰顯了正能量,推動企業取得了良好發展成績,體現了五冶團隊的社會價值。
這“五大優勢”凝聚著中國五冶保持穩健高速發展的動力、基礎和保證。順境多運氣,逆境靠實力。今年以來的疫情和經濟形勢,讓所有企業被迫置身商海戰場。多重壓力下,中國五冶能逆風奪佳績,正在于我們堅定執行戰略,打造競爭優勢、管理優勢、品牌優勢、核心市場優勢和團隊優勢,這是我們久經考驗、無往不勝的法寶和底氣,也是邁步一流的信心所在。未來,變局仍在繼續,但只要我們繼續團結一致,堅持和發揚我們的優勢,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越戰越勇,披荊斬棘。
·解讀三·下半年工作怎么干?
聚焦一流,持續打造優勢、升值品牌
近年來,公司通過多年高速穩健發展,提升了核心競爭力,提前實現了“核心市場同行業一流、區域品牌響亮”的戰略目標,為發展成為“行業最具品牌價值、國內一流全產業鏈服務商”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今年上半年的強勢業績和體現的品牌優勢已經充分說明,要實現“一流五冶、幸福五冶”的長期目標,就要繼續堅持打造優勢,不斷積蓄品牌力量,引領公司在更高層次的發展道路上走的更快更穩。具體來說,要抓好三個“變”:積極應變、堅持不變、創新善變。
積極應變,就是要積極應對新形勢、新變化,順勢而為。尤其是要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應對,抓好各類經營風險管控的應對,抓好大數據、智能化全社會加快應用的應對,抓好投資類項目政策機遇的應對等。
堅持“不變”,就是要保持定力,持續造勢,讓品牌發光發熱。
眾多經典案例顯示,一個有著強大品牌優勢的企業,絕不是朝三暮四、左右善變的,一定有長期堅持的戰略、體系和價值觀,這也是企業的軟實力體現。程并強在講話中指出,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打造“百年老店”,就一定要在戰略目標、管理體系等方面保持定力,以不變應萬變,這也是打造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本所在。
首先是堅持打造一流五冶、建設幸福五冶。各系統、各單位都要進一步提升認識,始終用“一流”“幸福”的標準統領各項工作,在經營管理全過程中踐行“一流”“幸福”的理念和文化,在工作實踐中始終要錨定一流,而不能自我滿足,固步自封,要敢于否定自己,否定過去,不斷追求卓越,共同努力打造企業差異化競爭優勢。
其次是堅持以法商融合思想管理企業。世界上的著名企業都是按制度、按授權、按標準管理的典范,絕不會因為時代變遷、社會發展而有所弱化,這是企業持續做大做強、長遠發展的根基所在。對五冶來說,我們的管理特色就是“法商融合”,即按制度執行,按授權履職,按程序審批,這是一切經營管理都必須堅持的思想。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代表企業管理制度、管理標準的“法”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完善、與時俱進的。因此,各系統都要再次根據制度全面梳理每項工作、每個環節的管理標準,并根據新產品和管理實際不斷進行完善、修訂、補充,融入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讓企業的管理水平在法商融合思想的引領下不斷邁向更高水平的一流。此外,還要加大法商管理、標準化管理的宣貫培訓力度。
再次,要堅持打造一流五冶品牌形象,這是打造五冶無形資產和軟實力的核心。全體五冶人都要持續不斷打造一流五冶品牌形象,持續不斷為企業造勢、積勢、蓄勢,依靠品牌來推動市場開發,推動戰略目標實現,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為此,要重點做好幾項工作:一是要時時處處體現五冶人講政治、敢擔當,為人正派、處事厚道、滿滿正能量的五冶員工品牌形象。二是繼續在“急難險特”項目上體現五冶工程組織最優的卓越品牌形象,展現五冶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工程組織能力,打造其他建筑企業無法比擬的工程管理優勢,讓政府和廣大客戶只要有“急難險特”項目,第一時間就想到五冶,放心交給五冶。三是要持續打造體現最先進工期、最優質量、最強全產業鏈服務能力的企業價值品牌形象。四是要堅持打造履行央企社會責任、勇于擔當、做央企代表的“大戶人家”品牌形象。五是持續提升合同履行和增值服務質量,誠信經營,樹立一流的商業口碑品牌形象。
此外,還要繼續堅持完善提升目標管理、計劃管理、協同管理,堅持履行合同、經營合同,堅持“看療效”的考核機制等。
創新“善變”,就是要因勢而動,不斷聚焦“一流”追求卓越,提升自我,實現戰略目標。
一直以來,創新都是融入五冶人血脈的基因,是五冶精神的重要體現。我們多年來不斷發展靠的是創新,未來進一步發展更要靠創新。從供給側看,隨著我國發展動能轉換和人口結構轉變,建筑業正從傳統的粗放型、勞動密集型向總承包、工業化的方向發展提升,第一代、第二代建筑工人逐步“退場”,未來的建筑產品將更加精細化、智能化、高效化。從需求側看,新發展理念帶來了以節能環保、新基建、美好城市等為代表的新需求,對建筑企業的商業模式、產品優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創新,聚焦“一流五冶”的長期目標,進一步革新商業模式、產品技術、經營方式,努力做引領行業發展、市場變遷的“弄潮者”。
進一步創新市場營銷,要在創新營銷手段、措施、方法上多下功夫,善于蓄勢、借勢、謀勢。川滬兩地都要在大項目、重點項目、高端項目、有影響力的項目上做文章,并且要善于打造包裝項目,提升市場品牌影響力。過程中,四川地區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強市場開拓,在做強的前提下做大;上海地區要抓住當前機遇,提高營銷能力,重點拓展江浙滬核心市場,在做大的前提下做強。
進一步創新全產業鏈服務優勢,要聚焦打造高端,大力推進商業模式和生產方式的變革,占領未來建筑業發展高地。
從國家推進供給側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要求來看,建筑業的變革就是以總承包為商業模式、以工業化為建造方式的變革,誰能適應并率先完成變革,誰就在未來的行業發展中占據了領先身位。多年來,公司全力推進從施工承包向工程總承包轉型提升,從生產服務向涵蓋方案咨詢、勘察設計、建設施工到運營維護的全產業鏈服務轉型,構建了行業領先的商業模式。當前,公司又初步建成五冶建筑科技產業園,為實現建筑工業化與工程總承包雙輪驅動打下了堅實基礎。
面向未來打造高端,就要抓住五冶建筑科技產業園這個“牛鼻子”,加快建設西部第一、國內一流,集鋼結構及裝配式產品生產基地、工程技術中心、鋼結構裝配式住宅產業聯盟及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示范基地為一體的建筑科技產業園,有力帶動工程總承包和相關專業產品發展,集中體現展示五冶一流建造方式、商業模式和工程總承包實力,打造行業一流的裝配式全產業鏈服務優勢。一是要體現裝配式建筑設計、研發最先進水平,體現建筑工業化制造、建造一流水平。工程技術中心要打造成為建筑全產業鏈技術研發、集成應用服務最先進的技術平臺,有力支撐公司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及工程總承包發展。“兩廠”要發展成為科技含量最高、加工實力最強、“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的現代化示范廠。二是要體現建筑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的先進水平,體現“大戶人家”的社會資源整合能力,打造好產業聯盟,實現共贏。三是加強川滬聯動,系統聯動,實現資源共享,把五冶建筑科技產業園打造成展示五冶、推動營銷的窗口,體現企業競爭優勢的高地,助力公司實現“成為行業最具品牌價值、國內一流的全產業鏈服務商”的戰略目標。
進一步創新管理優勢,要加強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智能化、信息化是一流五冶的重要標志,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一是創新打造一流五冶管理模式下的智能化可視化管控平臺,各系統要以“實用、管用、好用”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體現管理意圖和目標智能化管控指標,以智能化、可視化的信息為經營管理提供參考和依據。二是善于運用智能化手段開展目標管理、標準管理、偏差預警管理,打造企業智能化集中管控平臺。三是清晰管理層級,抓好分級管控,尤其是要進一步梳理明晰不同管理層級需關注和重點管控事項,完善不同層級預警標準。
同時,要進一步創新團隊建設,解放思想,創新人員使用、培訓培養、考核激勵的新辦法、新措施,進一步提升團隊能力素質,滿足公司發展及管理需要,為企業打造競爭優勢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此外,程并強指出,打造“一流五冶、幸福五冶”還要抓好黨建引領,持續深化政治建設,持續抓好意識形態工作,持續抓好干部隊伍建設,持續深化黨風廉政建設,持續提升基層黨建質量,推動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為企業的長富久安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